菜盘“围边菜” 宜看不宜吃
神龙出海、白鹤展翅、百花盛开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“围边菜”,如今在菜盘子上已是屡见不鲜。有了这些“风景”的衬托,菜品确实显得更为出彩,但有行业的人表示,这些“围边菜”看似漂亮,卫生却令人担忧
记者了解到,广西某市曾对160家宾馆、饭店制作的“围边菜”做出详细的调查,发现其卫生状况令人担忧。在随意抽样的60份“围边菜”中,发现大肠菌群定量检验阳性率高达70%,其中最高的污染细菌数达到每100克24000个。在这些“围边菜”中,7成以上是在切配生菜的场地制作,所用砧板半数以上是与切配鱼、肉等混用,因而受到动物性食品带有的沙门氏菌、副溶血性孤菌等致病菌污染。此外,半数以上饭店的“围边菜”原料在切配、装盒过程中不作任何消毒,留下致病隐患。
近日,记者从南宁有关部门了解到,南宁也曾对菜品卫生质量进行抽查,但对“围边菜”也只是做快速检验,尚未作专项检查。“这样的一个问题应引起重视。”有关人员认为。
目前,南宁餐馆里使用“围边菜”的频率也很高,主要是采用青瓜、西红柿、芫茜等材料。很多售价高的菜大都配上了“花头”,如腾飞的龙、展翅的鹤、盛开的花这些主要是采用萝卜等材料制成。
南宁的一位厨师表示,目前,很多餐馆确实存在生熟混切的现象,很多“围边菜”的卫生确实很难保证。在一家小型的餐馆里,记者看出切配间只有一位厨师在操作,杀鱼、切肉等都共用一块砧板,一些青瓜、西红柿、芫茜等菜就放在砧板旁边。而在该餐馆里,很多菜都采用了青瓜或西红柿围边或撒上了芫茜。
由于雕刻复杂,所需原材料较多,大都花头都是批量生产或被重复使用。在南宁的几家餐馆里,记者看到,一些用萝卜雕成的凤和花等都统一泡在一个盆里,一些材料颜色欠缺,显然已被多次使用。而在装盘的时候,很多材料都是直接摆在桌上,由厨师直接用手操作。南宁一家星级宾馆的厨师表示,“围边菜”很难现雕现摆,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上菜速度,没损坏的“围边菜”洗洗就再用了。
南宁一家酒楼的厨师长表示:“一般很少有人会去吃那些雕刻好的花头,在消费的人的潜意识里,其实很多人也意识到那是拿来装饰的,不会真的去吃。”另一家酒楼的厨师表示,“围边菜”只要控制好卫生,还是能吃的,但很多时候也只是起到修饰的作用。
消费者是否能和厨师达成共识?近日,记者对部分消费者进行了调查,大多数人表示吃过“围边菜”,少数人表示孩子吃过雕刻好的“花头”。
南宁的消费者黎先生表示,他平时也很喜欢吃围边菜,有时一个人吃饭时,连素菜都不点,就把“围边菜”当青菜吃了,为此他还沾沾自喜,认为这是“会当家”的表现。“不过,这样的看法我也慢慢改变了。”黎先生说:“很多次我都觉得围边菜的味道不怎么好,一些菜的颜色也很晦暗。为了身体的健康,我还是不要吃围边菜了。”
消费者曾女士说:“孩子对那些栩栩如生的龙、凤很感兴趣,考虑到是用萝卜做的,应该不会有问题。可我尝试着吃一点后,发现味道很怪异,所以也不让孩子碰了。”
如果从观赏的角度上说,“围边菜”没办法保证质量倒也无可厚非,但有消费者认为,既然“围边菜”和主菜一起装盘,且采用的都是平时可以食用的果蔬产品,如果酒楼告知不可以吃似乎说不过去,但如果消费者吃了出现不良状况,那责任应该在于店方。
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何逸奎表示,“围边菜”和“花头”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,但从真实的情况上说,“花头”的作用更多的是装饰,“围边菜”则可以食用,关键是餐饮企业要严格把好质量关,做好必要的消毒措施。
广西营养学会的有关人士也表示,“围边菜”采取的材料大多具有人体所需要的重要元素,如果卫生保证,则一举两得。如果卫生差,那么“营养素”也就变成了“毒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