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布的是餐饮新零售的局
这笔交易当事双方未予置评,所以,大概率有这么回事,但具体信息,如交易数额等还需确认。
传闻的众多版本,都为阿里巴巴95亿美元现金全资收购。不管数额是否准确,单现金方式收购则有两方面启示。
一方面说明,饿了么此前ABCDEF轮的投资方,套现离场。所以,《商业观察家》认为,关于饿了么会2018年上市的论调可能是不准确的。
另一方面考虑到饿了么早前融资方有腾讯系身影,剔出“竞品因素”,那就大家都“退出”吧。
口碑2017年底在阿里巴巴集团内的业务地位“升级”,汇报对象从蚂蚁金服转为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。
阿里新零售则扩展至了四条业务线,分别为盒马-淘鲜达(大润发)为代表的生鲜快消新零售业务线,银泰为基础的百货新零售业务线,苏宁、居然之家、天猫电器美家新零售业务线,以及最近才确立的以口碑、饿了么为基础的餐饮新零售业务线。
餐饮高频,万亿级的市场,跟实物零售紧密关联。所以,这一个市场是能培育出一家线上大型平台的,而考虑到线上的“赢者通吃”特征,阿里巴巴必然是要切入的,否则,这样的领域成长起来的企业,必然也会朝实物零售市场发展。
但无论是团购(消费者到店就餐),还是外卖(午餐),美团在这一个市场已经建立一定竞争门槛,有很大先发优势。
《商业观察家》认为,阿里若全资收购饿了么,其意义不仅仅在既有外卖业务上制衡美团,因为仅做追赶者是没“前途”的。而是可能要在业务生态里进行新的一轮整合,向新的方向、空间,向线下要市场份额。
结合口碑最近的一轮业务调整看,口碑已全面转向线下,通过一套云POS系统(餐厅安装),把线上流量订单(淘宝、天猫、口碑、饿了么等)、线下流量(餐厅)、支付、线上线下会员、中央厨房、食材快消品供应链做一个整合。
通过数据驱动,可以让品牌餐厅的标准化菜品,在消费的人楼下不知名小餐馆里出售。也就是说,你在楼下不知名餐厅也能吃到西贝的菜。
这其中,关键性的因素之一,就是对餐厅中央厨房能进行相对有效整合。现在很多餐厅卖得都已经是标准化菜品,餐厅本身已无厨师。通过中央厨房制作标准化菜品,配送到餐厅,再现场加热一下就成一道菜。
因此,如能有效整合各大餐厅的中央厨房,控货满足需求,那么,就非常有可能在目前的餐饮消费场景下,创造新的便捷性消费体验。进而整合市场。
外卖平台的模式,当下业务模型是与餐厅做一个链接,并延展一些闲时销售(如非餐时段做快消品快送业务)。这样简单的链接,外卖平台无法“控制”传统餐饮。一是餐厅如有新的流量来源、有补贴,就会与新合作伙伴合作。二是,大多数餐饮也还是在靠门店人流量、堂食赚钱。
因此,如果整合中央厨房来发展外卖业务。通过中央厨房支撑供应链,整个餐饮外卖业务就是更可控的。
既为餐厅供应菜品(整合中央厨房),也为餐厅供应食材,还为餐厅省事、省时,带来订单、坪效提升,那么,餐厅也会更依赖这个体系,更有“粘性”。
饿了么现有的B端餐饮商家资源、配送体系、流量资源、数据资源等,对这个业务体系也会是重要的支撑点。
财经号声明: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,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,避免造成金钱损失,风险自负。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别的问题,请联系本站。
市场在哪,我们在哪。中国零售、消费行业权威媒体。为你捕捉市场前沿信息、趋势。《商业观察家》获评“2016年今日头条财经领域头条号百强”。投资消费零售,必看商业观察家。